攀登屬于自己的天空—從攀巖中看設立目標
攀登屬于自己的天空—從攀巖中看如何設立目標
第一部分:項目介紹
2.任務:每名隊員設定個人目標,團隊成員通過共同努力達到 分的團隊目標
規(guī)則:
1)每隊在正式攀爬之前,可選擇一名隊員進行嘗試性攀登,攀登隊員可選擇此次的得分作為本人的正式成績參加團體分計算,否則以正式攀爬成績計算;
2)每人在攀登前,需設定個人目標分數 ,個人目標分數的設定不得低于培訓師設定的最低分,并填入《記分表》中;
3)每人在正式攀登前,有一次機會對自己的目標分數進行修改和調整;
4)攀登過程中每人允許脫手一次,空中休息不得超過30秒鐘,然后繼續(xù)攀登;
5)當6輪攀登結束后,每個隊各有10分鐘的時間對攀登過程中所發(fā)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修正目標分及攀爬路線;
6)攀登過程中,培訓師可能對事先設定的總目標分數進行修改;
7)保護者不得拉保護繩以幫助學員完成任務,攀登者攀爬過程中不準用手抓胸前保護繩;
3.設定個人目標
4.半身安全帶、頭盔的穿法;主、副保護的站位,人員分配;介紹8字環(huán)與法式5步保護法的操作,以及下方保護隊員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
5.攀爬要領:身體貼近巖壁,固定三點,移動一點,利用腿部的力量緩解手的疲勞,胳膊盡量伸直,利用骨骼的力量減輕肌肉的疲勞
6.下降要領:下降過程中,身體后傾,用腳沿著巖壁慢慢向下走,在空中不要打轉
7.培訓師宣布計時開始,并進入監(jiān)控狀態(tài)


(三)監(jiān)控要點:
1.多備擦傷藥
2.檢查學員指甲,長的必須剪掉。
3.把身上的貴重物品及其它妨礙攀登的物品都拿下來在一邊放好。
4.其他隊員要遠離巖壁,以免高空墜物砸傷。
5.在攀登之前要收緊保護繩,開始攀登時,培訓師要近前托扶,在整個過程中,要注意收緊保護繩。
6.學員在攀爬之前,要由培訓師親自檢查安全護具,尤其是安全帶反扣。
7.在體重大、力量弱的隊員攀爬時,安排隊員上前托扶。
8.始終監(jiān)控收繩速度與攀爬者的速度。
9.下降時,保護者要緩慢均勻放繩,距離地面2米時,減緩下降速度;提醒下降隊員用腳撐開巖壁。
第二部分:項目分享
如果你的目標是太陽,也許你的收獲就是一顆星星。如果你的目標是星星,你的收獲也許就是一只雄鷹。如果你的目標是一只雄鷹,你的收獲也許是只小鳥。那么為什么強調很高的目標呢?因為水從瀑布頂端飛流直下,落到地面上的時候怎么說都比從一兩米的半空落到地面,沖擊力來的大。自然水流在空氣中遇到的阻力,也是瀑布的比較多。從大桶中取出一瓢水,總比從一瓢水中取出一勺水更多。一個很高的目標可以極大激發(fā)自身潛能。話又說回來,如果目標不可行,那么它就是個失敗的目標,比如你永遠不可能長生不老,能做的只有延緩衰老的進程,這叫自然規(guī)律。
第三部分:故事分享
1.獵豹和羚羊:在非洲大草原上,有一個早晨,獵豹媽媽對小獵豹說,你必須練習跑步,你必須跑得比草原最快的羚羊還要快,這樣你才能抓到獵物,活下去!同時,羚羊媽媽也對小羚羊說,你必須練習跑步,你必須跑得比草原上所有的獵豹都快,這樣你才能躲避獵殺,活下去!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正是因為獵豹和羚羊這種“迫切”的生存需要,才使得這兩個物種得到不斷發(fā)展。聯(lián)想到我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,我們是否有這種“迫切”的感覺?當我們覺得已經夠努力,想要放棄的時候,其實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感受到“迫切”,堅持是非常重要的,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一定會從中收益。
2.某天,一個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:
他組織三組人,讓他們分別向著10公里以外的三個村子進發(fā)。
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,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,只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行了。剛走出兩三公里,就開始有人叫苦;走到一半的時候,有人幾乎憤怒了,他們抱怨為什么要走這么遠,,何時才能走到頭,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愿走了;越往后,他們的情緒就越低落。
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有多遠,但路邊沒有里程碑,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。走到一半的時候,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,比較有經驗的人說:“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。”于是,大家又簇擁著繼續(xù)往前走。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時候,大家情緒開始低落,覺得疲憊不堪,而路程似乎還有很長。當有人說:“快到了!”“快到了!”大家有振作起來,加快了行進的步伐。
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、路程、,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塊里程碑,人們便走邊看里程碑,每縮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。行進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,情緒一直很高漲,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。
北京兵者拓展培訓團隊認為:當人們的行動有了明確目標的時候,并能把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,進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,人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,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,努力到達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