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渡拒馬河的傳說:馬引水行成“巨馬河”
十渡拓展培訓基地立足十渡風景區(qū),北京陽光大本營戶外運動有限公司運營,基地是一家吃住訓一體的綜合性培訓基地-電話13716928067
很久以前,山西有一戶張姓人家,祖祖輩輩都在這山旮旯里生活,日子過得相當困苦。這家是母子相依為命,男人死得早,孩子生下來就沒見過父親的面。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,女人把孩子拉扯大。因為家窮,這孩子年過三十還未娶妻,老母親晝思夜想,非常著急,但也無計可施。
有一年天大旱,地里顆粒無收,餓死了不少的人,要飯的人絡繹不絕,其中有一個寡婦叫翠花,年紀三十出頭,無兒無女,無依無靠。老太太見了不錯,就托人給兒子說合。年輕的寡婦答應了。二人結婚后,因生活沒有出路再加上又多了一口人,更使這家人的日子不好過了。沒辦法,過門沒多久就同丈夫一起東山村李家打短工。每天只管飯,不掙錢。李家靠伐木掙錢,老當家的年已六十多歲,老太太五十多歲。老頭是老實人,當家全靠這個老太太。老太太特別能算計,雇傭的短工被使得筋疲力盡,還常常挨打罵。翠花和丈夫來到這里,老太太分配男的伐木,女的去喂馬。馬吃草倒沒什么,就是喝水成了大問題。當地沒井,全靠喝山溝里的水。但是很遠,得翻山越嶺,到十幾里路外去擔。所以翠花的任務非常重。以前的婦女是小腳兒,再加上走山路爬坡爬坎的,擔一擔水,可想而知她的痛苦有多大。
為了生活,翠花從天一亮就去擔水,一直擔到日落西山,有時還要加班。那瞟肥體壯的大馬,活兒累,吃得多喝得多,有時一憋氣就是一桶水。飲牲口的地方有一口大缸,能盛七、八擔水。老太太規(guī)定,擔的水要飲完牲口,還要把缸填滿。山路遠而崎嶇,一個小腳婦女怎能承受得了呢?就因為這缸不滿,翠花常挨老太太的打罵。翠花先還能挺過來,后來再也承受不住了,不斷到無人處偷偷地掉眼淚。再后來實在不行了,趁擔水走到僻靜處便放聲大哭,邊哭邊自訴自己的身世。訴自己死了前夫又改嫁,哭自己身陷老太太的魔爪。我的命好苦哇!老天爺真的看不見人的難嗎?我什么時候才算熬到頭呢天哪!救救我這苦命的人吧!翠花越哭越傷心。后來哭著哭著睡著了。
正在熟睡之際,忽然聽到有人喊她的名字:翠花翠花她猛然醒來一看,眼前站著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,對著自己說:孩子,不要怕,我是此山的土地神。因你太苦了,感動了天上神仙,特派我轉告你,從今以后再不叫你受苦受罪了。翠花定了定神,問道:土地公公,您真能救我嗎?老者笑說道:不是跟你說謊,一定有辦法救你逃出苦海。翠花問:您有什么辦法能使我逃出這人間地獄呢?
老者從袍袖里拿出一個馬鞭子來,又對翠花說:你看,此鞭是神仙所賜,用它就可以使你不用擔水了。翠花又問:那么這鞭子怎么用呢?老者微微一笑說:這是仙鞭,用時只稍在缸中把鞭子一攪,頓時水缸就能出水了。但要想著缸滿了就不要再攪了。翠花聽后慌忙跪下,叩了三個頭說:謝謝老神仙給我的寶貝,回去一定照你說的辦。翠花雙手接過鞭子。老者又對翠花說:此鞭非同一般,千萬藏于別人見不到的地方,等用時再拿出來,誰也不能告訴。翠花千思萬想,拿起鞭子藏在上衣內往回走。老者也蹤影全無。
翠花回來后剛一到東家門口,就聽到里面老太太的罵聲。見到翠花回來,桶里又沒有水,不禁勃然大怒,拾起木棒就奔翠花打來,邊打邊罵。翠花怒不可遏,奪過木棒劈手撅成兩截。老太太一見,大聲嚷道:反了反了!邊喊邊往屋里退,進屋后還是罵聲不絕。這次翠花真的憤怒已極,大踏步走到水缸前,迅速取出懷里的馬鞭,急忙插向缸內使勁攪拌著,水花飛舞,霎時缸滿了。
翠花這時忘記了老者囑咐的話。她積壓在心頭的怒火已經壓抑不住,猶如火山爆發(fā),猶如晴天霹靂。老太太的罵聲雖高,但在翠花耳里就如極微小的蚊子的聲音。翠花越教攪越猛,好像要把缸底戳穿,馬鞭飛舞旋轉,缸里如山洪暴發(fā),勢不可擋。水從缸里流出,從屋內流出。水勢越來越急,越來越大。
財主家的那匹大馬,見滿院都是水,驚恐萬狀,掙脫了韁繩一躍而起,跳出了棚,四蹄蹬開,疾馳飛奔東北而去。洪水如箭,轟轟作響,如電閃雷鳴。大馬驚魂未定,聞水聲越發(fā)慌亂,拼命往前趕,一路上水隨馬走,馬引水行。就這樣,洪水咆哮奔騰出山西,沿著山溝直奔河北省淶源縣,沖出紫荊關,直奔易州,從易州到淶水,從淶水直搗入涿州平原這就是十渡拒馬河